編者語:領略定安美食的獨特魅力,享受“迷倒眾生”的美味美食,揭秘定安美食的美麗傳說,忘不掉的定安美食。吃的是一種鄉情,自家的就是最好的。菜都是家鄉的香,水都是家鄉甜。關于定安美食的傳說,好像都與文宗皇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,翰林燜豬蹄就是其中一道

定安的美食,令人沉醉,自古以來就有“鮮香味美、清爽適口、回味綿長”的美譽!䝼髡f,當時還是王子的圖帕睦爾,在品嘗到翰林燜豬蹄后,連連稱贊好吃,從此,一道家常菜,聲名遠揚。
定安的美食,大都取材講究,使用具有富硒的稻米、冷泉水等,做法天然質純,力求能以最簡單方式做成好吃的食物。裝載著七百年古鎮種種美麗而神秘的傳說,被記載在史料中,或被瓊劇傳唱,這些傳說賦予了菜肴靈魂,逐漸融入到定安人的心中,被一代代定安人傳承。這其中,文筆峰的道家養生文化,可以說是定安美食集大成者:它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,始終貫穿著一種精神,那就是“天人合一”。
文筆峰與南麗湖山水相依、形意相生,自古被視為“龍首龜背”的風水寶地,唐朝時被欽點為皇家禁苑,改名李家嶺,相傳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在此羽化成仙,后來又改名為“文筆峰”。升仙的地方,自然是帶有仙氣的,所以吸引了不少求道之士前來。
在文筆峰里有一個專門制作齋菜的地方,名曰:養生堂。古典無華的裝飾,樸質而有雅韻,在養生堂住上一晚,聆聽池子里不斷的蛙聲,吃著出自“養生堂”的齋菜,讓人淡定神安,心神寧謐。正是這仙山靈水的哺育,養生文化的修性,達到“性命雙修”的境界。
據介紹,養生堂不僅擅長素食,而且在前人基礎之上,不斷對素食進行開發研究,在此過程中,也融入了養生文化!耙L海韻”、“一帆風順”、“海誓山盟”、“踏雪尋梅”等一道道新出爐的菜品,是養生堂的師父,是現代人對道教養生的全新闡釋。
定安著名小吃“文宗粽”已經流傳六百多年,除其本身材質精良,做工考究,味美香甜等優點外,這里面的一段歷史淵源,一直被人津津樂道。一個粽子當中,包含著一對癡男怨女,一段中國古典版“灰姑娘與王子”的動人故事。
據定安縣志史料記載,元代末期,宮廷內斗,王子圖帕睦爾被貶來海南,居住瓊州府城。一天,王子來到陳謙亨元帥府做客,對府中一位美貌的侍女青梅頗多愛意,并對其表達愛慕之心,但遭到了青梅的拒絕。王子心中郁郁不樂。自此便離開府城到達定安縣南雷峒,拜訪峒主王官(今定安縣嶺口鎮九錫山村)。王官以禮相待,關懷備至,當知道王子對青梅有愛慕之心時,便費不少周折,花三百金為王子禮聘青梅,最終贏得美人歸。
王子很喜歡吃咸蛋黃,因之每逢端陽節,王官便命家人用黑豬肉加咸鴨蛋制作粽子給王子和青梅吃。王子和青梅贊不絕口,當時王官家人便把這種粽稱作“王子粽”。
后來,圖帕睦爾被召回京登帝位,稱文宗。文宗為感念在定安得到的禮遇,登位后的次年,便升定安縣為南建州,冊封王官為世襲知州,封青梅為妃,并迎其上京,可惜青梅福薄,病逝半路于杭州。文宗帝在京時懷念定安粽子的味道,欽定定安粽為“文宗粽”。而文宗也僅在位5年便駕崩。
幾百年過去,盡管青山依舊,美人不再。文宗和青梅的這段愛情故事,依然被人們長久傳誦。而隨之流傳下的,還有那后來改名為“文宗粽”的美味。此后,這種用黑豬肉加咸蛋黃制作的粽子,歷經六百多年滄桑,定安城鄉每逢端陽節,便制作這種粽子自食和贈送親友,F在,這種粽子歷經調味改進,已登上市場的大雅之堂,為大眾所歡迎,為外地游客所稱贊,成了一款出名的定安小食。
不管是特色美食還是特色小吃,定安美食都叫人難以忘懷。定安縣10大特色美食有定安黑豬骨頭湯、白切定安鵝、白灼定安黑豬排骨、仙溝小黃牛、南麗湖啤酒雞、定安坡寨羊、定安農家紅豆煲、定安鴨飯、翰林燜豬蹄、清蒸南麗湖沙蚌魚等;10大特色小吃有定安“文宗”粽、定安菜包飯、仙溝腌粉、定安炒粉、定安年糕、定安粟米粑卷、定安雞屎藤粿、定安九層糕、定安甜酸蘿卜片、南麗湖木薯烙等,美名享譽全島。